7784公里|从北京到莫斯科
在这半个月里,我们由东向西,跨越欧亚大陆,从北京到莫斯科。蒙古草原上的大雨,俄罗斯边境的漫天繁星,西伯利亚小镇上的弥撒,圣彼得堡中的文学印记,这些都成为了我这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。借此机会分享,慰情聊胜无。
“MDZZ,要不要一起坐火车去莫斯科”,我的朋友在夏日的某个下午问我。
“MDZZ”
我们就这样决定好了我们的毕业旅行。
两个多月后,七月三日早上五点三十分,我们被此起彼伏的闹钟声吵醒,正式踏上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旅程。
我们搭乘的是K3国际列车,由北京经由蒙古国进入俄罗斯,最终到达莫斯科。K3是由中国国际铁路公司运营的,1959年开始发车,连接苏联和新中国,欧亚大陆两端的社会主义国家。几十年来,这趟列车也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变革,从一开始搭载外交官和技术人员,到改革开放后的倒爷,到如今满车慕名前来的游客,除了列车本身没变,沿途的一切都经历了剧变。列车上的乘务员都是上了年纪的北京大叔,会讲地道的京味英语和俄语。
我们的车厢里面大概有四五个房间。我们隔壁房间是一个貌似正处于中年存在危机的北京大叔,这次自己一个人旅行,很喜欢到处找人聊天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对说广东话的情侣,来度蜜月的新西兰夫 ...
轻与重
轻与重
负担越重,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,它就越真切实在。相反,当负担完全缺失,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,就会飘起来,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,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,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。那么,到底选择什么?是重还是轻? ——米兰·昆德拉 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
不知是否是巧合,人们经常把生命意义这一哲学命题与重量联系起来。愤懑之下司马迁把人的一生形容为“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; 在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下生活却成为人世间最沉重的负担;昆德拉又借主人公之口道出“一次相当于没有”(Einmal ist keinmal),使得只有一次的人生显得轻薄而虚无。尽管这些故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不尽相同,但都把人的生命二分成了重和轻两种形态。就好像一个个在无边海滩上爬行的海龟似的,重者身负重荷,禹步缓行,在沙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而轻者则在轻盈间疾行千里,但前行的痕迹早已被海浪冲刷得一干二净。
轻多年以后,面对文学课上的填字游戏,我会想起在山上放风筝的那个下午。山很秃,天很大。我在放风筝,也可能是在看别人的风筝。当我一直仰着头看天时,我的身体渐渐变得轻了起来。到最后,一种强烈的坠落感向我袭来,好 ...
Gilgamesh's Quest for Meaning in Life
The Epic of Gilgamesh is the first book I read at Stanford. At first, I thought it was just some old epic stories featuring a struggling hero,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much more than that. I find it inspiring in helping me think about human existence, and especially, how we should seek a meaningful life.
Gilgamesh
What I am going to do is to talk about the idea of absurdity, which is a core idea in Satre’s existentialism, through the lens of Gilgamesh. I will go through Gilgemesh’s existential c ...